Witten維滕.bmp

歐洲華德福教育參訪紀實

華德福師資培訓機構及華德福學校

【位於德國維滕】參訪時間:96.03.01.文/桃園縣教育處數位教育科-吳清明


改革教育學最早源起於歐洲大陸,由德國歌廷根大學的教育學者諾爾(Herman Nohl,1879~1960)所提出,傳統改革教育學包括藝術教育運動、鄉村教育運動、工作學校運動、青少年運動、學校改革運動、社會教育運動與進步教育運動等等。今天改革教育學是一門從歐洲啟蒙運動開始,探討各國重要改革歷史、教育改革機構與理論,以改善教育實際的學科(梁福鎮,2002;陳惠邦,2000)。


德國改革教育學歷史相當悠久,著名學者有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李茲(Hermann Lietz)、凱欣思泰納(Georg Kerschensteiner)、斯泰納(Rudolf Steiner)、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en)等人。其中,斯泰納的改革教育思想與其創設的華德福學校已經成為歐陸著名教育實驗場所之一。



此次筆者於972月參加桃園縣第八期國中小候用校長北歐教育參訪之旅,參觀了Witten維滕-Annen(德國)華德福師資培育學校以及附近一所華德福中小學(如圖一),參訪目的在於探討斯泰納的改革教育思想與其創設的華德福學校,以及希望對桃園縣未來的國中小校長在辦學方向有所助益。本文首先探討華德福教育源起、發展與現狀及其教育理念,其次描述華德福教育在學校的實踐;最後提出華德福教育對未來的桃園縣國中小候用校長在辦學方向的啟示。

 


一、華德福教育的源起

1919 年,許多深思的人開始懷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夠解決當時的文化困境及因應社會遽變,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斯徒加特 (Stuggart 德國工業城)的工業家邀請哲學家兼科學家的斯泰納(rudolfSteiner) 先生協助建立一所學校,並約聘一群老師開始籌備課程。這所學校原是那位工業家為華德福(Waldorf)工廠員工子弟所建立的學校,因此稱之為『華德福學校』,後來成為全世界六百多所華德福學校 (Waldorf School)之母。

                                             

魯道夫.斯泰納(rudolf Steiner)哲學家簡介華德福學校教育理念的創始人斯泰納是奧大利人,生於1861年,卒於1925年。他以人類學、發展心理學及生理學為基礎創立了『人智學』(Anthroposophy),斯泰納教育便是植基於人智學上,主張以人為出發的教育,注重其全面發展,主張《教育為藝術》、《教育透過藝術》,幫助兒童、青少年『發現自我』以『完成自我』。



二、華德福教育發展與現狀

1919 97日斯泰納(Rudolf Steiner)在德國司徒加(Stuttgart)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十二年制的「自由華德福學校」。短短幾年,在斯泰納1925年去世前,德國漢堡 (Hamburg) 也設立了華德福教育學校,接著,荷蘭一所、英國兩所,漸漸地,華德福教育運動展開了,1928年,紐約也有了美國的第一所華德福教育學校,二次世界大戰前,地球上已有16所華德福教育學校分設在德國、英國、荷蘭、美國、挪威、瑞士、義大利等地


歐戰結束後一年,僅西德境內,華德福教育學校就已達到二十四所之多,從此,華德福教育成為一股不可擋的教育風潮,學校的成長數目越來越多,越來越快,1980年代晚期,擴張的速度更曾達到一年一百所之多,截至目前為止,八十年的歷史,全球約有五十個國家設有六、七百所左右的十二年制華德福教育學校,而學前教育機構更是不計其數,根據瑞士歌德館發出的的雙月刊,1998年,連烏克蘭基輔也有公立學校加入了華德福教育的行列。當今,除了教會組織的學校,華德福教育運動堪稱全世界最大的非宗教團體教育運動 (Childs, 1995, p.18)


因此世界性的華德福教育它遍佈全球五大洲、50多個國家,共有640多所學校(幼稚園到高中的完整學府),1087家幼稚園,300所智殘障社區及治療研究中心,以及60所師資培訓學院。



三、華德福教育的教育理念

   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理念主要奠基於斯泰納「人智學的教育學」(Anthroposophische Padagogik),以培養個體在身體(body)、心靈(soul)和精神(spirit)三個不同層次的全面發展(陳素月,民86)。人智學一詞源自希臘文,表示「人類的智慧」(human wisdom),即人智學是人可以發展更高的心靈能力,並藉此達到超覺的智慧。


   斯泰納的教育理論被應用於華德福學校教育中,主要的教育理念有下列幾項(Steiner,1990:36-57)

   1. 主張由圖畫的學習,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

   2. 強調「做中學」的觀念,透過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學習的活動。

   3. 鼓勵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4. 注重精神敏感性和精神運動性的發展,經由優律思美(Eurythmie)的運動,促進學生精神性的發展。

   5. 重視社會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6. 配合學校課程的實施,提倡生活導向的教育。

   7. 追求人類與世界的理解,主張以新的觀點去嘗試。

   8. 強調學生「情緒智能」(emotionaler Intelligenz)的培養。

 

    綜合言之,華德福學校的教育理念主要奠基於斯泰納「人智學的教育學」,強調教育過程中讓接受教育者,要達到身體(body)、心靈(soul)和精神(spirit)三者兼顧之全面發展,亦即教育本質旨在激發學生潛能進而開啟智慧,成為健全的國民。


 

四、華德福教育的實踐

       筆者於9731日在Witten維滕-Annen(德國) Witten/Annen Institut fur Waldorf-Padagogik學校參訪華德福師資培育學校以及附近一所華德福中小學。以下就參觀心得,分述如下:


()行政組織與運作

   華德福學校基於全體教育夥伴的共同信念下,行政管理強調「自治」的民主精神,即重視『校本管理』(school based management)的經營策略;強調師生之間建立自由尊重與信任的直接接觸,所以學校未設置校長或其他行政主管職務,而是透過民主機制運作,共同推薦一群老師從事行政工作,並由輪值老師帶領成為輪值校長。


    學校運作上呈現「校中有校」的形態,賦予老師完全專業、自主空間來發揮個人之教學信念,教師可以充分決定班級教室中之教學、設備、佈置等以展現個別化元發展的教育目標,透過與家長學生的共同協商和分工合作,發展最適化教學實踐方式。


    在華德福學校因為教師們對教育有所共識,所以對於學校經費、資源的分配非以功利取向,而是回歸學生教育需求的教育專業考量,因此校內並未產生利益相爭的情形,而是基於學校整體有限資源的最適分配為主要思考。



()課程與教學

    華德福教育學強調個別落實及開展個性潛能,因此,1-12 年級學生並無留級措施,也不重視同儕之競爭。其課程設計理念是以身、心、靈平衡發展為宗旨,課程強調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及藝術課程。其中「優律思美」(Eurythmie)課程(如圖二)1-12 年級所有學生必修課程。此課程乃是根據斯代納的和諧全人理念而發展出的藝術與律動(陳惠邦,003)。 

  

課程重視全人的發展,注重身心靈的能力開展,因此課程內容融入手工藝、繪畫雕刻、優詩美律的律動課程、田園家事等動手操作的活動。課程時間安排是採期段式安排(週期性課程),以深入了解該主題的學習,不與公立學校之鐘點課程安排相同。


    基本上,華德福學校沒有考試,不排名次,也排除測驗知識的必要。主要的課程內容包括下列幾項(Kiersch,1997:34-48):


1.外國語文:德國華德福學校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必須從英語、法語、俄語中,學習兩種外國語文。


2.音樂:華德福學校注重從小學開始,就利用音樂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心靈的律動性(seelische Beweglichkeit) (如圖二)優律思美課程.bmp


3.體育:華德福學校注重體育的教學,因為斯泰納認為人類精神的自由發展以身體的健康為基礎。


4.手工藝:華德福學校自國中階段起,就實施「手工教學」,培養學生社會生活的技能。


5.宗教教學:華德福學校經由宗教教學課程的實施,培養學生正確的宗教信仰,並且促進學生精神領域的發展。


6.優律思美:華德福學校從斯泰納人智學的觀點,實施運動藝術與運動治療,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全發展。


7.電腦教學:華德福學校在小學階段不實施電腦教學,希望學生多進行人際關係的互動,培養學生社會生活的能力。但是從國中階段開始,就必須接受「資訊學教學」(Informatikunterricht)和「電腦科技」(Computertechnik)課程,培養學生科技時代生活的技能。

       

華德福學校最常使用的教學方法是以自由遊戲、唱歌、說故事、戲劇以及接近大自然為主(陳惠邦,2001)。的確,根據文獻發現華德福學校之教學方式,剛開始,並不急著教導學生知道許多事務,而是讓學生了解事實,認識現象。間隔一段時間後,再來給予學生有複習機會,最後再加以討論、分析經歷,以建立明確概念。


綜合言之,華德福學校課程特色是田園教育、農場實習、工藝教育與律動(Eurythmie)(陳惠邦,2001),這些課程強調手的操作、刺激腦的思考、啟發心智成熟的全人教育核心概念,且具有統整生活與體驗學習的意義(吳蓓,2000)。


()師資培育

    斯泰納創立自由華德福學校甄選教師時,並不要求正式的教師資格,但他選擇有生活經驗,真正愛孩子,願意對新觀念開放的人。


教師人選決定之後,斯泰納以「人智學」為教育哲學基礎,為學校的教師與職員進行教師訓練,課程涵蓋:人類研究﹙The Study of Man﹚、教師論壇﹙Discussions with Teachers﹚及實用教學﹙Practical Advice to Teachers﹚三部分;其師資培育課程包括:單科教學專長之級任教師課程、優律思美教師課程、華德福音樂教師課程、職業定向輔導課程、教師在職教育、園藝、木工教師培訓課程等。華德福學校是有計畫的培育師資,徵求全心認同其教育理念與全力奉獻教育的工作伙伴加入華德福教育的行列,教師必需經過一至三年的訓練與實習才能成為正式教師。


()學生入學

     學生入學基本上採自由學區,只要家長認同華德福學校教育方式,就可以經由協商過程進入學校就讀。學校有學生入學委員會,負責學生入學行政工作。根據該校負責人表示,每年學生入學人數都相當多,學生入學委員會會訂出一些原則或規準,與入學學生的家長充分討論溝通,並了解學生性向能力,最後再決定學生入學。

雖然有收費,但是不會造成教育機會不均等,學生入學委員會會依學生家庭經濟背景訂出不同收費標準,基本上,家庭社經背景好的家長都願意付出較高的學費讓學生就讀,因此,校內也有社經背景低的學生或身心障礙學生就讀。


()學制

     華德福學校為十二年一貫的完全學校,多數包含幼稚園的○年級而為十三年。中學階段為不分流的整合型綜合中學,融合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兩類課程以及兼收智障學生實行融合教育。


()多元評量

     華德福教育的評量理念秉持完整人格發展與無淘汰教育理念,格言為:「放棄選擇分化而不放棄學習成就」,成績單即是教師每學習末的「致家長一封信」─事先經由教師、父母與學生相互討論、會談與同意。教師、家長、學生成為評量的對話伙伴(陳惠邦,2001126)。因此,強調學習活動的評量以「報告式評量」代替傳統的「分數評量」。


綜合言之,華德福學校的教學方法是以優律思美、遊戲、唱歌、說故事、戲劇以及接近大自然為主,重視個人發展也重視團體概念,並不以考試、比賽和排名次等方法來衡量學生,而是透過學生自己的繪畫、手工等作品,和公開表演話劇、唱歌、朗誦和演奏等活動,來展現學生的綜合能力,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潛能,並得到欣賞和肯定。


()教育設施

顏色是華德福教育重要元素,例如美術教室用柔和淡紅色,讓師生感覺與環境融合為一體 (如圖三)、自然生態區使師生具有關懷自然的學習場所(如圖四)、田園教學讓學生能體驗生活並強調「做中學」教育理念(如圖五)、多功能教室(音樂、體操) (如圖六)使空間發揮最大效能。

顏色.bmp

 

()「顏色」是教育的重要教育元素:

華德福教育重視律動與藝術課程特色,使人發現人文藝術領域就是身心靈和諧發展與全人教育;尤其「顏色」是華德福教育的重要教育元素,例如美術教室用柔和淡紅色,讓師生在和諧、健康、安全的學習幻境中成長;表達出對自由與開放的訴求,是一種返樸歸真內在信念。


()顧及弱勢族群權益,貫徹教育機會均等:

推動「零拒絕」及「無障礙教育」的教育措施,使弱勢族群學生在入學、教學與評量上獲得最佳的教育服務。


()落實教育理念:

實踐「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的理想,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溫馨、尊重、安全的學習環境中成長,亦即實踐「兒童為學習歷程主體」的教育理想。


()行政運作重視『校本管理』(school based management)

     學校經營宜採取校本管理精神,讓學校行政人員、學生與家長共同經營學校,尤其在人事、經費與教師專業自主權方面,教育主管教育機關要權力下放,讓地方教育局減少對學校行政的干擾,使學校能專業暨自主的發展課程。


()師資培育重視心靈啟發及教育專業精神的培養:

      師資培育課程要重視教師『身、心、靈』的全人教育,讓教師具有專業、熱誠、負責與良好品格的素質,教育下一代成為具有競爭力的國民。


()課程、教學與評量合而為一:

     「兒童為學習歷程主體」為教育的主軸,因此評量政策應該強調『報告式評量』代替傳統的「分數評量」;讓學生能在快樂及有成就的學習環境中成長、學習。


()型塑『學習型社區』(learning community)

讓全體國民接受教育,願意隨時學習,提升國民教育素質,此為教育政策之終極目標。

 

     綜合言之,華德福教育之精神提供學校經營之道,首先以教育本質─「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為主軸,其次要有長期性、延續性規劃,審慎的專業判斷,建立溝通平台,並且了解教育消費者需求,進而進行教育研究。

自然.bm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cwaldor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